即使集裝箱化給貨物配送帶來了諸多優勢,但也不是沒有挑戰。集裝箱化的主要優點是:
標準化。集裝箱是一種標準的運輸產品,可以通過專門的模式(船舶、卡車、駁船和貨車)、設備和碼頭在各國各地任何地方處理(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每個容器都有一個特別的識別號和一個尺寸類型代碼。集裝箱是一種獨特的運輸單位,可以這樣管理。
靈活性。集裝箱可用于運輸各種貨物,如商品(煤、小麥)、制成品、汽車和冷藏(易腐)貨物。有適用于干貨、液體(石油和化學產品)和冷藏貨物的集裝箱。廢棄的容器可以回收并重新用于其他目的。
成本。由于標準化的優勢,集裝箱運輸提供了較低的運輸成本。用集裝箱運輸同樣數量的散裝貨物比傳統方式便宜20倍。集裝箱在各種模式和碼頭實現了規模經濟,而這是通過標準散堆裝卸無法實現的。集裝箱化的主要成本優勢來自較低的多式聯運成本。
速度。轉運操作非常簡單快捷,船只港口周轉時間從3周減少到24小時左右。由于這種轉運優勢,涉及集裝箱的運輸鏈更快。集裝箱運輸網絡聯系緊密,提供廣泛的運輸選擇。集裝箱船也比普通貨船快。
倉庫。集裝箱是它自己的倉庫,保護它所裝的貨物。這意味著集裝箱貨物的包裝更簡單、更便宜,特別是消費品。船舶、火車(雙層堆垛)和地面(集裝箱堆場)的堆垛能力是集裝箱化的凈優勢。有了合適的設備,集裝箱堆場可以增加其堆放密度。
安保問題。承運人不知道集裝箱的內容,因為它只能在始發地(賣方/托運人)、海關和目的地(買方)打開。這意味著減少損壞和損失(盜竊)。
集裝箱化的主要缺點是:
場地限制。集裝箱消耗了大量的碼頭空間(主要用于儲存),這意味著許多多式聯運碼頭已經搬遷到城市周邊。隨著大型集裝箱船,特別是后巴拿馬型集裝箱船的引進,港口的吃水問題正在出現。一艘大型后巴拿馬型集裝箱船需要至少13米的吃水深度。
資本密集度。集裝箱裝卸基礎設施和設備(巨型起重機、倉儲設施、內陸道路、鐵路通道)是重要的資本投資,需要大量可用資本。此外,自動化的推進正在增加多式聯運終端的資本密集度。
堆。地面和各種模式(集裝箱船和雙層火車)的集裝箱安排復雜,需要經常重新堆放,這給碼頭運營商帶來了額外的成本和時間。裝載單元或貨場越大,其操作管理就越復雜。
重新定位。由于貿易不平衡,許多集裝箱被搬空(所有流量的20%)。但是,不管是滿的還是空的,容器占用的空間都是一樣的。觀察到的全球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差異要求對集裝箱化資產進行遠距離重新定位(跨洋運輸)。
盜竊和損失。高價值的貨物和可以被強行打開或運走(用卡車)的裝載單元意味著在終點站和目的地之間貨物的脆弱程度。每年大約有1500個集裝箱在海上丟失(落水),主要是因為天氣不好。
非法貿易。集裝箱是一種用于貨物、毒品和武器非法貿易以及非法移民(罕見)的工具